10月21日網絡講座:原子力顯微鏡高次諧波信號分析、提取及成像
摘要:
原子力顯微鏡(AFM)輕敲模式(TM)成像過程中,針尖與樣品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會導致探針檢測信號的頻譜中出現各種倍頻分量,即高次諧波信號。利用高次諧波信號的幅度/相位信息進行成像,可以表征樣品表面精細結構和分析研究樣品表面納米力學性質。報告介紹了利用小波變換對高次諧波信號特性開展的分析研究,以及幾種常用的對微弱高次諧波信號增強放大、提取的方法。最后,展示了研制的高次諧波成像系統及其在樣品表征中的應用。
報告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
錢建強教授
錢建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顯微儀器分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空間遙感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光學教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納米測量方法與顯微儀器技術研究。上世紀90年代初師從姚駿恩院士,研制成功國內首批激光檢測原子力顯微鏡。近年來承擔并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課題子課題、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余項。先后研制成功基于自激勵和自感知的石英音叉探針頻率調制原子力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液相環境頻率調制成像系統,原子力顯微鏡高次諧波/多頻激勵成像系統。率先開展了基于壓縮感知的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方法研究,基于小波變換的原子力顯微鏡高次諧波信號分析。在Nanotechnology、 Ultramicroscopy、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主編并出版工信部“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
網絡講座時間:
北京時間 2021年10月21日? ?上午10:00-上午11:00
申請方法:
關注“Park原子力顯微鏡”公眾號查看首頁文章進行注冊即可參加。屆時直播間會抽送十位贈送精美禮物。